1. 适宜飞行的气象条件
1) 能见度:
n 良好: 清晰可见地平线,无雾、霾、烟尘等遮挡。建议能见度远大于您的计划飞行距离。
2) 云底高:
n 足够高: 云层底部远高于您的计划飞行高度,确保在目视飞行规则下有充足的安全裕度。
3) 风速与风向:
n 稳定轻风:风速在您的飞行器标称最大抗风能力的30-50% 以内,且风向稳定。例如,无人机最大抗风10m/s,则理想风速在3-5m/s以下。
n 持续风优于阵风:持续风比变化剧烈的阵风更容易操控。
4) 降水:
n 无降水:干燥天气最理想。
n 非常轻微降水:如极细小毛毛雨,且能确认对飞行器电子设备、传感器(镜头、空速管等)无影响。大部分情况下,建议避免任何降水天气飞行。
5) 温度:
n 适宜范围:在飞行器电池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。避免极端高温(可能导致电池过热、性能下降)和极端低温(显著缩短电池续航)。
6) 稳定性:
n 天气稳定:无雷暴、强对流等天气系统影响,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小时内天气状况平稳。
2. 需谨慎评估或避免飞行的气象条件(黄色/红色区域 - 风险显著增加)
1) 能见度差:
n 雾、霾、烟、沙尘: 严重影响目视观察,易导致迷航、碰撞(电线、建筑物、山体、其他飞行器)。
2) 低云/低云底高:
n 云层接近或低于计划飞行高度,易导致入云,违反目视飞行规则,丧失目视参考,非常危险。
3) 风速/阵风过大:
n 风速接近或超过飞行器最大抗风能力。
n 阵风: 风速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,极易导致飞行器失控、剧烈颠簸、耗电剧增。
n 侧风过大:影响起飞、降落航迹控制。
4) 降水:
雨、雪、冰雹:
n 电子设备风险: 雨水可能渗入导致短路。
n 传感器失效: 雨滴/雪花覆盖镜头、空速管等,导致图传模糊、定位/定高失效。
n 增重与结冰: 飞行器、机翼/旋翼结冰会极大改变气动性能,导致升力骤降、阻力骤增。
n 能见度降低。
5) 温度极端:
n 高温: 电池性能急剧下降,缩短续航,增加过热风险。
n 严寒: 电池活性降低,电压下降快,续航锐减;塑料部件变脆;可能产生结冰条件。
6) 不稳定天气:
n 雷暴/强对流天气: 绝对禁止! 伴随强风、暴雨、冰雹、猛烈湍流、下击暴流、闪电(电磁干扰、直接击中)。雷暴影响范围远超可见的云区。
n 冷锋/暖锋过境: 通常伴随风速风向突变、降水、云底高急剧变化。
3. 低空飞行的重点关注气象现象
(1) 风切变:
定义: 在短距离内(水平或垂直方向)风速和/或风向发生剧烈变化的现象。
n 突发性强: 可能毫无征兆。
n 影响巨大: 瞬间改变飞行器的空速和升力。遭遇低空风切变,特别是下击暴流(一股强烈的向下冲击气流)时,飞行器可能突然高度骤降,即使满功率也难以拉起,极易撞地。
n 难以目视判断: 常发生在晴空或云下,肉眼难以直接观测。
n 易发场景:雷暴云下方及周边(最危险!);强冷锋过境时;地形复杂区域(山脊背风坡、高楼大厦下风向);逆温层附近。
如何应对?
n 提前了解: 飞行前查询气象报告/预报,特别关注【特情公告-气象告警】。
n 观察迹象: 注意地面尘土、树叶、旗帜的异常剧烈变化;观察附近其他飞行器的异常颠簸(如有)。注意“晴空湍流”。
n 高度警惕: 在易发区域和天气条件下,强烈建议推迟飞行!
(2) 湍流:
n 不规则的气流运动,导致飞行器颠簸。
n 危害: 影响操控精度、增加结构负荷、导致人员不适(载人)、影响传感器稳定(如相机云台)、增加能耗。
n 易发区域: 山地、建筑物附近、冷暖气团交界处、晴空湍流区。
- 2024/06/04多旋翼无人机操作规范
- 2024/09/05UOM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平台申请飞行
- 2024/01/19UOM手机端如何实名登记认证
- 2025/05/04无人机航拍光线运用与拍摄时机选择
- 2025/05/23安徽无人机飞行空域申请报备
- 2024/03/12合法飞行考取执照是合法飞行的前提
- 2025/03/28大疆无人机720度全景拍摄教程
- 2025/02/09无人机飞行表演的原理和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