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起降点安全须知
1 选址要求:避开公路、马路或田间小路。条件有限时,起降点外 10 米需专人值守或设置明显标识。
2 环境检查:起降前确保起降点 10 米内无杂物(如塑料袋、绳子等),上方无障碍物,人员保持 10 米以上安全距离。
3 人员防护:起降时建议佩戴安全帽,全程监控场地安全,防止他人靠近。
4 障碍物处理:若起降点周边存在障碍物,应通过规划障碍物或设置安全点、辅助点避开。
二、安全点应该设置在哪里
安全点是进出航线的必经位置,需满足以下要求:
1 设置原则:选择空旷区域,远离电线、障碍物等潜在风险。
2 风险提示:若因未确认环境导致事故,属于人为操作失误,需严格避免。
三、作业区域安全须知
1 作业前,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清场,复查飞行区域内的障碍物并在极飞农服 App 内打点标注。
2 严禁出现无关人员及干扰作业的障碍物、设备等。
3 严禁在人口密集区域上空飞行,避免人伤物损。
4 作业全程需注意作业区域是否有人闯入。
四、跨越田间电线需要飞多高
操作员应确保农业无人飞机飞行高度与电线保持 2 米以上的距离,无人机在电线下方作业可能会存在高度波动。
五、如何合理避开电线等障碍物
无人机避开电线等障碍物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避障技术:
双目视觉系统:这种系统模仿人类双眼的工作原理,通过两个摄像头捕捉图像,并通过计算图像对应点间的位置偏差来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,包括距离和位置。
激光雷达(LiDAR):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距离,形成高精度的三维地图,帮助无人机识别和避开障碍物。
超声波雷达:超声波雷达利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来检测周围环境,适用于近距离障碍物检测。
红外线避障:夜间避障常采用主动近红外照射技术,无人机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感知环境和障碍物。
深度学习技术:通过训练神经网络,无人机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类障碍物,提高避障的智能化水平。
实时通信技术:利用5G等实时通信技术,无人机可以与地面控制中心实现快速、稳定的数据传输,提高避障决策的实时性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避障技术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技术限制。例如,双目视觉系统在远距离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小目标,而激光雷达虽然精度高但成本较高。因此,许多无人机会选择结合多种传感器和技术,以实现更全面和可靠的避障能力。
六、避障失败处理方法
当农业无人飞机遇到无法绕行的障碍物时,可能会避障失败(悬停不动),此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方案:
情况一
无人机遇防风林等连续、大面积障碍物时,将判定航路受阻进入避障悬停状态。
解决方案:
返航:重新调整作业路径再次执行作业。
技术较好的飞手可手动接管飞回
注意:避免大幅掰杆。
技术不足的飞手建议点击使用返航功能,飞机将自动返航到起飞点降落。
情况二
若无人机触发避障悬停且点击返航无响应,表明其判定已被障碍物包围,需人工接管操作。
解决方案:
关闭避障(此情况不关避障,飞机就不会动)
人为接管:
根据无人机所处的环境,采用指点飞行或者智能手柄/遥控器接管,控制飞机升高、调头或者后退几米即可(需确保不撞到障碍物),以使飞机脱离被障碍物包围的视野。
注意:操作需平稳,避免大幅掰杆。
七、紧急情况应急操作
在设备飞行过程中,忽然发现有人员闯入作业区,此时需如何正确处理?有 50% 的人选择:到作业区域中,告知闯入人员尽快撤离。谨记,这是错误的行为!
正确处理方法是:
短按手控悬停键,设备将停止作业悬停,或在无人机农服 App 操作界面操作悬停。
八、哪些地方属于禁飞区
1 铁路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 500 米、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 10 公里及跑道端外 20 公里以内的区域、军事/政府/核电站等敏感区域为飞行管制区域,违法飞行或将承担法律责任。
2 在管制区域作业前,需获得相关部门审批同意,并通过极飞农服 App 提交解禁申请。
注意:铁路周围管制区域以各省份发布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为准。
九、作业前确保电池固件版本
1 起飞前务必确保电池固件为最新版本,旧版本可能导致飞行异常或失控风险。
2 升级方法:通过无人机农服 App 检查更新,确保设备固件与电池固件同步升级,保障作业安全稳定。
- 2025/03/24学习无人机编程需要具备哪些基础知识
- 2024/04/01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代办材料
- 2025/05/03高海拔飞无人机注意事项
- 2024/09/05三坊七巷无人机飞行申请成功的经验
- 2024/05/18大疆无人机黑匣子如何读取
- 2024/03/20《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》理论考
- 2024/07/17低空飞行驾驶证怎么考
- 2025/02/09无人机空中翻转如何操作